新闻动态
思明校区公共教学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1日 浏览次数:

为适应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积极响应学校“双一流”高校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教学设施的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打造未来教室样板间、优化学习环境、升级教学设施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师生营造了更加智慧、高效的教学环境,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

一、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中心以“资-教-学-评-管-析-集”七大核心模块为骨架,完成了厦门大学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发及纯本地化部署,并于本学期在全校范围使用,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管理,全面推动教育模式创新与人才培养变革。截至目前,数字化教学平台已有2.2万门课程,对接直录播教室168间,整合教学资源超4.5万份。在2024-2025春季学期初四周内,平台访问时长高达74605小时,点名记录9141次,完成在线测试提交13751次,初步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配置、教学流程的智能化监管及学习成效的科学评估。

 

 

 

二、未来教室样板间建设:探索教学空间新模式

嘉庚五一楼内,4间未来教室样板间以其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技术配置崭新亮相。“未来教室”以"智能互联+沉浸交互"重构教学空间,搭载三大核心模块:全场景智慧终端矩阵,通过触控交互显示屏、多屏协作系统和AI录播等设备实现教学内容立体化呈现;万物互联中控平台,运用环境与设备控制集成,结合声光像技术支持,实时优化教与学的认知沉浸感;教学空间和模式多元创新,教室的模块化空间设计更可快速切换研讨型/实验型/创作型教学模式,真正打造"以学为中心"的“未来教室”智慧教育场域。

 

 

 

三、公共教学空间及学习环境优化:营造舒适学习氛围

中心同样重视公共教学空间与学习环境优化,通过细节打造,推进智能教室周边空间美化建设,庄汉水楼楼道文化、视觉导引系统及课外学习空间的全面升级,为师生营造了一个更加舒适、美观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校园的整体品质和文化氛围。

 

 

 

四、教学设施升级:提升教学现代化水平

教学设施的全面升级是本次改造的重点之一。庄汉水楼、嘉庚四、海韵教学楼教学设施升级,24间教室的中控系统焕然一新,其中16间更是配备了双联屏电子黑板。这一创新设备,不仅环保且高效,还避免了传统粉尘污染。通过便捷的板书保存功能,师生可以通过扫码轻松将板书内容带走,极大提升了教学效率与学习体验。此外,7间教室录播设备更新、15间教室讲台和黑板及黑板灯更新、81间教室讲台桌面改造,不仅提升了教学设施的硬件水平,提供了更加舒适、高效的教学环境,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五、数字化教学基地建设:助力教学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师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服务,包括数字赋能教学设计和拍摄、剪辑等服务。从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的视频拍摄支持,到课程思政示范课、慕课资源的更新,再到AI新形态课程的开发,为学校的教学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六、建南大会堂舞台设备更新:展现文化活动新风采

建南大会堂的舞台设备LED显示屏升级改造,为学校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和演出提供了更加专业的设备保障和更好的技术支持,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展望未来,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将继续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断优化教学软硬件设施,提升教学技术支持与教师服务水平,为学校构建更加智慧、高效的教育环境不懈努力,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迈向新高度。